最新動態

尼泊爾現場:災害尚未停止

仁波切發表於美國新聞網站「哈芬登郵報」,有關尼泊爾救援工作的文章。下面是中譯文。請到「哈芬登郵報」閱讀原文。

我於上週五抵達加德滿都,在等候行李時,一位在機場工作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大部份死於地震的都是婦女和老人。我不禁問他為什麼,他說大地震的當天是週六,雖然許多的學校因地震坍塌,但是兒童並不在教室內;因為發生於中午,大部份的男性在農地中;而且尼泊爾的女性為家庭主婦,所以死亡的大部份為婦女。

其他工作人員告訴我,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餘震發生。他們說的沒錯,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現在,地還在搖、窗外正飆著強風。這種狀況已經維持三天了,而有太多人住在單薄而脆弱的帳篷內,我真的很替他們擔心。

上週六白天下豪大雨,當天夜裡又有地震發生。那時候我已經睡了,以為聽到天上大型飛機飛過的轟隆聲,而受到驚嚇,並以為只是恐懼在作祟--後來才明白原來是周圍鄰居都在戶外驚叫。當時是午夜一點,一小時後又發生另一起餘震。

幫助孤兒遠離奴役

仁波切於2015年5月22日發表於美國新聞網站「哈芬登郵報」,有關「佛教救援服務」以及在尼泊爾進行救援工作的文章。

25年前我在尼泊爾建立了宗南國際中小學,一年大約有超過四百個學生,而我一直希望能將這樣的學習機會拓展到更多的孩子身上,終於在今年四月的亞洲之旅啟發了我成立教育基金會的靈感。於是我與幾位可能成為未來基金會的創始人討論之後便返回美國。

不久之後第一個地震旋即侵襲了尼泊爾。

地震發生後,我立即成立了「佛教救援服務」。由於時間緊迫在當下並沒有時間去尋找創始的捐款人,因此該組織之成立完全是眾人發自內心的立即支援。志願的服務者來自全球各地,美國、新加坡、香港、馬來西雅、台灣,當然還有尼泊爾。協助購買並分送食物至災區。我們更從亞洲各地集結了藥品和醫療人員,傾力協助他們進入還沒有獲得任何其他援助的偏遠地區。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如何提供臨時的住屋給那些家園已被埋在山坡下的人們。接下來我們開始考慮 -- 孤兒的問題。

助人需要勇氣

仁波切於2015年5月19日發表於美國新聞網站「哈芬登郵報」,有關「佛教救援服務」以及在尼泊爾進行救援工作的文章。下面是中譯文。請到「哈芬登郵報」閱讀原文。

往往在你竭盡所能想要行善時,最困難的境遇隨之出現。

上週五尼泊爾第三度發生大地震,這一次是芮氏5.7級。在第一次的7.8級地震後,我們居於加德滿都外圍的喇嘛、阿尼以及其他義工攜帶著醫療藥品、糧食,前往失去家園的偏遠山區安撫災民。當第二次大地震發生時,他們正在補充物資準備再度出發。而最近的這次地震不僅再度摧毀許多房屋及道路,甚至引發雪崩讓藍溏村從地球上完全消失。目前救援工作的速度減緩,主要也因為部份義工及援救工作人員被嚇壞了。

第三次地震讓情況更加危急,重新引發人們對地震的恐懼。交通狀況惡化,崎嶇的地形加上匱乏的道路系統,必須倚靠人力將救援物資揹進偏遠(甚至是完全被忽略)的村落。這些天然的障礙讓人感到無助。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