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發表於美國新聞網站「哈芬登郵報」,有關尼泊爾救援工作的文章。下面是中譯文。請到「哈芬登郵報」閱讀原文。
我於上週五抵達加德滿都,在等候行李時,一位在機場工作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大部份死於地震的都是婦女和老人。我不禁問他為什麼,他說大地震的當天是週六,雖然許多的學校因地震坍塌,但是兒童並不在教室內;因為發生於中午,大部份的男性在農地中;而且尼泊爾的女性為家庭主婦,所以死亡的大部份為婦女。
其他工作人員告訴我,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餘震發生。他們說的沒錯,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現在,地還在搖、窗外正飆著強風。這種狀況已經維持三天了,而有太多人住在單薄而脆弱的帳篷內,我真的很替他們擔心。
上週六白天下豪大雨,當天夜裡又有地震發生。那時候我已經睡了,以為聽到天上大型飛機飛過的轟隆聲,而受到驚嚇,並以為只是恐懼在作祟--後來才明白原來是周圍鄰居都在戶外驚叫。當時是午夜一點,一小時後又發生另一起餘震。
在尼泊爾的西部,山崩淹埋了二十五座房屋。在貝尼地區(Beni)的一條重要河流卡里甘達基河(Kalingandaki),因為土石流阻塞而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所有居住在山谷的居民緊急疏散到高處以避免潰堤造成的洪災。在尼泊爾東部,通往第二次大地震的震央區新圖帕恰爾克(Sindhupalchok)以及多拉卡地區(Dolkha)的主要道路最近才剛剛疏通恢復交通,又再度因土石流阻斷而無法通行了。
偏遠村落的居民說真正提供支援及幫助的都是出家人,他們是第一批抵達提供救援的人,沒有記者、沒有軍隊、沒有救援隊,只有出家人。我這幾日走遍加德滿都,聽到的都是相同的訊息。事實上,寺廟就好像救難所一般。加德滿都是個相當擁擠的城市,只有很少的開放空間及公園。現在不管在戶內或戶外都不安全,因為許多建築物都有隨時倒塌的危險。相對地,寺廟的庭院或是相鄰的空曠區域就成了最好的臨時避難空間,災民露宿在這些地方,使用寺廟提供的用水與電力。我們位於波達(Boudha)旁的阿尼廟,也同樣提供用水、浴廁和夜間照明給鄰近住在帳篷或帆布棚內的災民。
同時,在我父親的家鄉新圖帕恰爾克地區(Sindhupalchok),亦即第二次大地震的震央區,在大地震的將近一個月後,仍然有許多死亡的村民埋在瓦礫堆中。我有許多在那裏的親戚也過世了,許多在地震後嘗試回去幫忙救援、或是希望在殘骸中尋找被掩埋財物的村民,也都被餘震引起的山崩掩埋了。自此,這些村落就完全被人們遺棄了。另外也有人告訴我,位於多拉卡地區(Dolkha)內的新卡蒂巴匝鎮(Shingati Bazar)則因山谷兩旁的山崩,全鎮滅村,現在完全看不到任何建築物。
災害影響擴及中國邊界,但中國政府下令所有人疏散至藏區第二大城市日喀則。我們山庫寺幾位喇嘛正好因假期前往這些區域,部份喇嘛與其他中國居民一起被疏散至安全的地區,部份已經返回加德滿都。但是還有兩位喇嘛目前尚無音訊,他們的朋友和親戚也找不到他們,我擔心凶多吉少。
再幾週內雨季就要真正的開始了,即使沒有地震,每年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土石流。目前許多山區的土質鬆軟恐有液化的危險,住屋供給的迫切性只會更加惡化。
尼泊爾政府平時禁止樹木砍伐。但是為了供給避難住所給失去居所的災民,政府已決定提供金屬薄板作為屋頂材料,並允許老百姓砍伐樹木作為住屋的建材。避難住所的急迫性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我們的《佛教救援服務》組織正努力於此。但是,我認為砍伐樹木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答案。今天,我觀摩了教導災民如何搭建房屋的教學,利用就地取得的材料蓋成非常基本的單層建築,既安全又健康,而且是由工程師以耐用及抗地震目的而設計的。
我離開加德滿都之後,將與《佛教救援服務》的亞洲組員討論計畫如何實施救援工作。即將來臨的雨季將讓尼泊爾在未來的四個月裡面臨更多的危險,我們必須要做點什麼!
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
仁波切發表於美國新聞網站「哈芬登郵報」,有關尼泊爾救援工作的文章。下面是中譯文。請到「哈芬登郵報」閱讀原文。
我於上週五抵達加德滿都,在等候行李時,一位在機場工作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大部份死於地震的都是婦女和老人。我不禁問他為什麼,他說大地震的當天是週六,雖然許多的學校因地震坍塌,但是兒童並不在教室內;因為發生於中午,大部份的男性在農地中;而且尼泊爾的女性為家庭主婦,所以死亡的大部份為婦女。
其他工作人員告訴我,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餘震發生。他們說的沒錯,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現在,地還在搖、窗外正飆著強風。這種狀況已經維持三天了,而有太多人住在單薄而脆弱的帳篷內,我真的很替他們擔心。
上週六白天下豪大雨,當天夜裡又有地震發生。那時候我已經睡了,以為聽到天上大型飛機飛過的轟隆聲,而受到驚嚇,並以為只是恐懼在作祟--後來才明白原來是周圍鄰居都在戶外驚叫。當時是午夜一點,一小時後又發生另一起餘震。
在尼泊爾的西部,山崩淹埋了二十五座房屋。在貝尼地區(Beni)的一條重要河流卡里甘達基河(Kalingandaki),因為土石流阻塞而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所有居住在山谷的居民緊急疏散到高處以避免潰堤造成的洪災。在尼泊爾東部,通往第二次大地震的震央區新圖帕恰爾克(Sindhupalchok)以及多拉卡地區(Dolkha)的主要道路最近才剛剛疏通恢復交通,又再度因土石流阻斷而無法通行了。
偏遠村落的居民說真正提供支援及幫助的都是出家人,他們是第一批抵達提供救援的人,沒有記者、沒有軍隊、沒有救援隊,只有出家人。我這幾日走遍加德滿都,聽到的都是相同的訊息。事實上,寺廟就好像救難所一般。加德滿都是個相當擁擠的城市,只有很少的開放空間及公園。現在不管在戶內或戶外都不安全,因為許多建築物都有隨時倒塌的危險。相對地,寺廟的庭院或是相鄰的空曠區域就成了最好的臨時避難空間,災民露宿在這些地方,使用寺廟提供的用水與電力。我們位於波達(Boudha)旁的阿尼廟,也同樣提供用水、浴廁和夜間照明給鄰近住在帳篷或帆布棚內的災民。
同時,在我父親的家鄉新圖帕恰爾克地區(Sindhupalchok),亦即第二次大地震的震央區,在大地震的將近一個月後,仍然有許多死亡的村民埋在瓦礫堆中。我有許多在那裏的親戚也過世了,許多在地震後嘗試回去幫忙救援、或是希望在殘骸中尋找被掩埋財物的村民,也都被餘震引起的山崩掩埋了。自此,這些村落就完全被人們遺棄了。另外也有人告訴我,位於多拉卡地區(Dolkha)內的新卡蒂巴匝鎮(Shingati Bazar)則因山谷兩旁的山崩,全鎮滅村,現在完全看不到任何建築物。
災害影響擴及中國邊界,但中國政府下令所有人疏散至藏區第二大城市日喀則。我們山庫寺幾位喇嘛正好因假期前往這些區域,部份喇嘛與其他中國居民一起被疏散至安全的地區,部份已經返回加德滿都。但是還有兩位喇嘛目前尚無音訊,他們的朋友和親戚也找不到他們,我擔心凶多吉少。
再幾週內雨季就要真正的開始了,即使沒有地震,每年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土石流。目前許多山區的土質鬆軟恐有液化的危險,住屋供給的迫切性只會更加惡化。
尼泊爾政府平時禁止樹木砍伐。但是為了供給避難住所給失去居所的災民,政府已決定提供金屬薄板作為屋頂材料,並允許老百姓砍伐樹木作為住屋的建材。避難住所的急迫性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我們的《佛教救援服務》組織正努力於此。但是,我認為砍伐樹木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答案。今天,我觀摩了教導災民如何搭建房屋的教學,利用就地取得的材料蓋成非常基本的單層建築,既安全又健康,而且是由工程師以耐用及抗地震目的而設計的。
我離開加德滿都之後,將與《佛教救援服務》的亞洲組員討論計畫如何實施救援工作。即將來臨的雨季將讓尼泊爾在未來的四個月裡面臨更多的危險,我們必須要做點什麼!